3 倍 PE 好抵買?

Eric
4 min readJun 15, 2018

--

Photo by Mathieu Turle on Unsplash

政府忠告市民:「先求知、後投資」

話說今日無意中側聞路人甲、乙、丙談論股票,甲如此說道:「你望望間公司舊年每股一年賺五毫幾,依家市盈率三倍而已,$1.6都入左唔少,咁平怕甚麼,佢又好硬淨,大市跌一萬點都不怕,長揸賺硬」,聽到這裏,心水清的各位已大概知道出了甚麼問題,亦大可直接按返回鍵,無謂浪費時間 XD

遙想當年上會計課時,講師提到會計制度正朝着業餘人士難以理解的方向行進,日後大概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完全明白這套語言 (利申:小弟並非會計專業人士,如有錯漏,還望不吝指正),現在回看,所言甚是。若然投資者不緊隨時代步伐增進會計、財務知識,不思進取的抱着廿年前那套,還誤以為自己做了功課,見到 PE 3倍的股票就雙眼發光,為眾人皆醉我獨醒而沾沾自喜,相信遲早淪為大鱷點心。

某公司的 2017 年度業績公告

概括來說,大家日常口中的每股盈利 (EPS) 就是以紅框內第一行的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淨利潤除以期內加權平均股份數目,如上例就是 $4,322,626,000/ 8,006,206,931股 = $0.5399/股,但其實這項不能很好量度一間公司的真正盈利水平,因為當中包含了投資物業公平值收益,而正正是這數字導致今日所見的市盈率與十多年前的市盈率不能相提並論。

投資物業公平值 (IP Fair Value)究竟是何方神聖?簡而言之,一間公司持有的投資物業 (例如作收租之用) 的價值可升可跌,公司會每年找獨立估值師基於一些估值假設 (如資本化率 — “cap rate”) 為投資物業估值,而估值變動會依照會計準則計入淨利潤當中,比方說某公司 2017 年的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為 $4,549,509,000,佔稅前利潤達 69%,但別忘記這這 45 億收益只是賬面上的變動,純粹是物業價值隨着大市上升而水漲船高,但沒一個仙能進公司的口袋 (直至公司賣出有關物業套現)。

雖然這會計處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公司資產價值的透明度,不致賬面上還用着可能四十年前的歷史成本,但另一方面卻容易招致不太熟悉會計準則的散戶誤解公司的盈利能力,畢竟沒人能夠擔保這些變動及估值假設是否能夠持續下去並最終實現。比較貼近一般人認知的大概是看所謂的核心盈利,但其實沒有一致定義,故此一定要小心看註解,理解公司從中剔除了哪些項目,例如圖一中的「核心淨利潤」就扣除了投資物資公平值變動以及贖回票據之虧損的影響,惟不同公司有不同處理方法。以核心淨利潤約 13.5 億計算,每股核心 EPS 約 $0.1688,PE 10 倍左右,跟所謂的 3 倍 PE 完全是兩回事吧?在此不深究其投資價值,畢竟 PE 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談下去可是沒完沒了。不過話雖說回來,恒指 PE 亦其實受着這些「水份」影響,2015 年能夠全身而退大抵就是不信當年那個恒指 PE 僅 10 倍的美麗誤會。

正所謂邊有隻咁大隻蛤乸隨街跳,短期的市場錯價還可能有,但若然發現一隻股票是「長期錯價」,以現今資訊如發達,那就要小心錯的是不是自己了,或者是否自己輕視了一些因素。下圖是某公司最近一年半發行優先票據的公告,又會否有甚麼啟示呢?加息週期下,平錢泛濫年代不再,QE 終結有何後果,相信大家都仍在摸着石頭過河,不過還是那句,小心駛得萬年船,誠如李生話齋,不能只想着一路順風順水,還要在離開港口前想好遇上十號風球怎辦。

--

--